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大赦文 唐 · 懿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八十五
我国家膺天明命。
光宅万方。
二百有五十载矣。
梯航所及。
昭显于夏殷。
文轨攸同。
夐逾于汉晋。
朕承十六圣之业。
居亿兆人之上。
猥惟眇身。
丕构。
远奉贞观开元之至理。
近宗宪祖宣考之宏规。
常慕虽休勿休。
岂敢自暇自逸。
然而仁不遂于百姓。
德不参于二仪。
莫致感通。
更延灾沴。
近者兵革未弭。
虫蝗相仍。
方怀徵发之劳。
复起饥□之叹。
虽频加锡赉。
累有蠲除。
尚虑泽未遍通。
信未旁及。
是用连宵假寐。
每食忘餐。
思所以拯我黎元。
臻其寿考。
或多方以革弊。
尽虑以鼎新
庶或上下。
欲从人欲。
况善为国者以好生为首。
王道者惟悯物是先。
苟可胜残去杀。
亦冀止戈为武。
于戏。
诚明之志。
既悉于斯。
涣汗之恩。
夫何所爱可大赦天下。
咸通七年十一月十日昧爽以前。
大辟罪巳下。
巳发觉未发觉。
巳结正未结正。
系囚见徒。
罪无轻重。
咸赦除之。
惟犯十恶叛逆以上。
故杀人。
官典犯赃。
不在此限。
持仗打劫。
必欲害人。
苟遇支敌。
必行杀戮。
拒敌追捕。
肆意奸凶。
并故杀人者。
虽巳伤未死。
巳死更生。
意欲杀伤。
偶得免者。
并同杀人法处分。
其卖毒药。
开劫坟墓。
及刑狱之内。
官吏用情。
推断不平。
因成冤滥。
无问有赃无赃。
不在原宥之限。
朕君临四海。
子育兆人。
常恐万类之中。
一物失所。
云南素推诚节。
久慕华风。
顾帅臣抚御乖失。
不谕朝旨。
遂令滋扰边隅。
初陷交邕。
旋侵越巂
屡移星岁。
弥纵干戈。
靡思量力之言。
曾无事大之礼。
轶我疆理。
劳我堤防。
爰用徵兵。
谅非获巳。
锋刃之下。
多有杀伤。
每念于怀。
良深惭悼。
宁屈己以徇众。
不穷兵以害人。
断自予怀。
更宏招谕
安南邕州西川等道诸军兵士。
各守疆界。
不用进师。
仍委刘潼审详事机。
明加晓谕。
如能重修和好。
信使如初。
朕当虚怀。
一切不问。
云南先差专使。
昨巳有诏旨处分。
其先配隶习读质子
各本道供给。
续当指挥
安南邕管西川三道军士。
皆踰山越海。
擐甲戈。
志切勤王。
诚深报国。
固内侵之封域。
收巳失之城池。
尽欲捐躯。
咸思贾勇。
亘沦历数。
终始一心。
言念忠勤。
诚用嘉叹。
今南蛮巳加招抚
冀就弭宁。
日下但严守封疆。
且备要害。
虽未用更图攻讨。
亦未可便绝训齐。
其将士等。
义感风云。
志谐金石。
屯营既久。
立效巳多。
大功将成。
恳节无夺。
其归款。
别有指挥
仍委刘潼高骈李耽等具此慰劳。
以副予怀。
其三道军粮。
地界悬远。
致其尽力。
当令充肠。
如诸道戍兵。
未免饥馁。
因之殒命。
尤用伤怀。
宜令常宙刘潼严加条流。
丁宁期限。
无使供馈。
更闻失时。
其府赴三道行营兵。
有亲老及妻子在家者。
各委本道切加存恤。
勿使冻馁恓惶。
俾无回顾之忧。
以励当锋之志。
其诸将士。
勇敢用命。
当锋殁身。
义节可嘉。
孤弱是念。
并委本道节度使据所申报。
各须安存。
如血属单弱。
不能自存者。
即厚加给恤。
遗骸在野。
深可悯嗟。
今春巳降德音。
尽令优给收葬。
尚虑暴露。
未契幽阴。
今更举明。
用慰泉壤。
宜令所在长吏访寻收敛。
如法瘗葬。
仍以酒醪。
殷勤奠酹。
应三道兵士经过。
累路州县。
供应顿递。
徵配里闾。
水程船夫。
陆路车役。
劳弊斯甚。
疲瘵可哀。
岳州湖南桂广邕容管内沿路州县。
今年二月一日德音。
巳蠲放今年夏秋两税各一半。
尚恐乡村未普。
更要加恩。
宜于今年夏税正钱。
每贯量放三百文。
沿路州县。
亦甚凋伤。
先未沾恩。
今须优假。
宜于来年夏税正钱。
量放一半。
仍各委本处长吏亲自点检。
明阅簿书
勿使恩不布于疲羸。
幸或生于桀黠。
副予深意。
必及远人。
诚信之道。
蛮貊可行
苟或未孚。
其肯怀惠。
安南邕州容州黔南西川诸溪洞酋长首领
务加优恤。
喻以恩信。
若须节级赐官秩赏给者。
委当管速具分析闻奏。
京畿之内。
蝗旱为灾。
稼穑不收。
凋残可悯。
京兆府今年青苗地头及秋税钱。
悉从放免。
仍并出内库钱二十四万五千三百六十馀贯。
赐官府司充填诸色费用。
河南及同华陕虢等州。
遭蝗虫食损田苗。
奏报最甚。
除合放免本色苗子外。
仍于本户税钱上。
每贯量放三百文。
今年秋税巳纳。
即放来年夏税。
其诸道有蝗虫甚处。
并具奏闻。
亦议蠲减。
河南府水灾之后。
仍岁飞蝗。
想彼蒸黎。
尤多凋瘵。
宜别赐盐铁。
河阴人运米三万石。
崔璙充诸色用。
其诸道州县应有逋悬两税斛斗青苗地头榷酒等钱。
既存簿书
不免徵剥。
咸通三年以前者。
并一时放免。
四年至七年。
其中有准敕蠲者。
亦不得因此重徵。
京畿之内。
供亿事繁。
色役差科。
曾无虚日。
黎人困苦。
深可悯伤。
更有逋悬。
日久徵迫。
无由收敛。
徒系簿书
京兆府诸县大中八年后至咸通六年应欠诸司税草斛斗糖棘番匠知食使玉苏。
府司欠延资。
度支户部钱物。
及赈贷折籴
诸县欠填省修堰埭等钱匹庄宅。
监察使拆寺并佛堂材木树等价。
及欠左右神策军捉贼赏钱。
诸县应欠咸通三年六年合送府夏秋税钱物斛斗。
并𪍛䴬庄田地租。
诸县咸通三年五年赈贷
长安县大中八年先借太仓充赈贷。
除巳纳外。
馀欠斛斗等。
并从放免。
簿书一时毁废。
从今年以后。
别立帐内库
一年支放。
费用虽广。
有司积久。
追呼固多。
虚系簿书
颇为烦弊。
朕方宏俭约。
深轸凋残。
特示优矜。
用蠲逋责。
度支积欠大盈库年支匹段丝钱。
太和八年以后至咸通元年以前。
并宜放免。
及欠琼林库年支金银锡器锦绫器皿杂物等。
开成五年以后至咸通元年以前。
并宜放免。
左降官量移近处。
巳经量移者更与量移。
如复资者。
任取本官选数听集。
丁忧放还者。
服阕日各与量移。
并别敕因责降除正员官。
所司亦与处分。
其左降官及流人先有官者。
如巳亡殁。
各还本官。
失爵痕累禁锢者。
并从洗涤。
左降官并流人。
元敕令终身勿齿。
及长流远恶。
并云纵逢恩赦不在量移者。
并与量移。
如巳亡殁者。
并许归葬。
如缘葬事困穷。
不能自济者。
委所在官吏量给棺榇。
优恤发遣。
中外前资见任官中。
其有顷因瑕累。
未阶录用者。
并左降官。
如事情可恕。
才行足称者。
中书门下量加拔。
随能录用。
戎狄款塞。
边陲无虞。
使臣因备制弛慢。
切在搜访利病。
济便兵农。
勿以久安。
遽忘远虑。
所宜常加备境。
每切训戎。
将宏安抚之功。
须为经久之计。
其边上方镇本军兵数节度使
皆位崇元帅
誓立殊功。
必能阅军实以静边。
抚单寒以和众
素有定额。
固非空文。
然亦虑或因犯死亡停解。
不便招募。
阙额遂多。
并须检勘分明。
仍委御史三司监院并加察访
即时闻奏。
江淮诸州百姓。
只合输本分苗税。
不合分外差科。
多为所在长吏权立条流。
临时差配。
或强名和市。
都不给钱。
自今除纳本分苗税外。
一切禁断。
牧守之任。
慈惠为先。
安远人
须求廉吏。
如闻邕容桂广等道管内刺史
每州皆管三县。
人户不少。
其閒选用。
尤要得人。
访闻本道观察使所奏监州官
多是本土富豪百姓。
兼杂色人。
例皆署为本道军职
或作试衔。
便奏司马权知军州事
既不谙熟文法。
又皆纵恣侵欺。
多取良家以为奴婢。
遂使豪酋搆怨。
溪洞不安。
若不条流。
生人转困。
其邕容桂广等道管内。
自今以后。
刺史必须精选贤良。
历官途。
不越资序者。
始许奏请。
军职试衔。
并不在奏署限。
藩条之例。
刺举是资。
郡政之方。
邑宰是选。
斯纪纲共设。
次第相临。
苟皆推公。
必无败政。
如闻近者廉车殊无刺举。
牧守率务并容。
邑宰非才。
疲人罹弊。
必在惩革。
以惠茕嫠。
自今以后。
观察使专刺举之职。
郡守不理。
或临财不廉。
酬饮是营。
狱讼靡息。
以时奏劾。
按罪定刑。
如藩方不谨察廉。
或致下人上诉。
推覆得实。
观察使别敕旨。
判官远加谴罚。
郡守亦仰察访县令
如或有过不举。
停任后别有处分。
录事参军
重加削罚。
刺史县令有异政灼然可举者。
仰具录奏。
必议超升。
人命至重。
在慎典刑。
国章苟隳。
必多枉挠。
近日执法之吏。
罕得其人。
或制敕不行。
曾无提举
或奸巧为患。
莫能辨明。
遂使可死者生。
可生者死。
而又缧绁繁壅。
断决淹延。
乃致怨嗟。
或成灾沴。
予怀憯怛。
寝食靡宁。
宜委御史台刑部大理寺慎择官吏。
皆须素能折狱。
俾务尽心。
则人必□法当画一。
其天下州县官等。
皆罕悉律令。
莫知重轻。
唯任胥徒。
因多枉滥。
委本道观察使觉察闻奏。
刺史县令
多务游宴。
不思官常。
决遣既妨。
囹圄自满。
永言冤滞。
岂不由斯。
观察使表率条流。
以惩深弊。
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欠负钱物。
频有赦令。
据年额节级矜蠲。
如闻所司尚有徵迫。
妄竖可徵可放。
多因奸吏恣情。
遂使恩不及夫穷危。
事无补于经费。
其诸色人户所由等应欠三司钱物。
大中十二年以前。
并宜放免。
县道之閒。
邮亭具列。
行李供亿。
格敕著明。
如闻节度观察刺史等所经过。
不遵品式。
公券之外。
私费至多。
或在道途。
有六百七百人行李。
所在地主。
务求交欢。
别差吏人。
号为置顿
必皆率配。
弊及疲人。
自今以后。
所在长吏切加遵守格文。
不得违越。
赦令所在□苏疲瘵。
如闻远处州县。
告示不得分明。
今要条流。
永为定制。
赦书到后。
各委本道全写录于县门榜示。
但缘事理烦细。
纸数颇多。
减放矜蠲。
头项埋没。
乡村百姓。
无因得知。
宜令所在长吏细详。
各据本处百姓合得免科段。
一一竖项。
作小榜于要路晓谕。
令百姓知悉。
宗室子孙。
不合淩替。
班列之内。
人数至稀。
宜令宗正寺搜择宗子有行义文学吏事堪有清实者。
具名闻奏。
中书门下量才叙用。
如在郡县。
年巳蹉跎。
士行可奖。
困于寒馁。
宜委所在长吏
随分驱策优假。
如闻编户之中。
素非宗室。
因缘识故。
写录诸书。
投入宗枝。
妄认房籍。
恃凭搅扰。
侵害乡村。
近日此徒。
败露非一。
虽巳行法。
未绝根源。
从今巳后。
委所在长吏切加收获。
如涉疑妄。
即收录闻奏。
当加痛惩。
用安里闾。
前代为宾。
素□德理合颁恩。
二王三恪及文宣公各赐物五十匹。
衡雕拱卫。
执玉会同。
俾申怀远之恩。
用展酬劳之锡。
神策六军威远金吾皇城应缘御楼立仗将士等各赐物有差。
鸿胪礼宾院应在城内蕃客等。
节级赐物。
功播一时。
名流千古。
念其后代。
观以将来。
尚父子仪太师晟赠太尉秀实各与子孙中二人八品官。
颜杲卿张巡许远南霁云子孙中各与一子出身。
中书门下仪制官及内侍省内教并特加一阶。
勋著燮和。
道彰镇抚
牧守宣力。
卿士叶心。
永言尽瘁之诚。
宜给追荣之典。
中书门下节度使带平章者。
祖父母父母并与赠官封。
巳经追赠者更与改赠。
京文武常参官东都留守度支盐铁等使
诸道节度观察防禦经略等使。
及神策金吾六军将军大将军威远镇国军等使。
父母巳殁。
未经追赠者与赠。
巳追赠者亦与改赠。
父殁母存。
未封邑号者。
□父见存未有官者。
量与致仕官。
其曾任常参官。
出为刺史县令分司等官。
今巳得替。
前资郎官上官
其父母并准有见任常参官例与追赠。
冠冕相先。
悬车自遂。
纪纲之仆。
轩陛攸陈。
宜升阶级之荣。
式进勋封之宠。
内外文武及见任及致仕官。
三品巳上赠赐爵一级。
四品巳下加一阶。
神策六军金吾威远皇城等将士。
普恩之外。
各赐勋两转。
天下百姓。
年九十巳上。
各赠米五石。
绢两匹。
绵一屯。
羊酒有差。
仍令本县令就家存问。
今州府方员。
多不给付。
所用无几。
系体则深。
宜令以上供馀钱物充给讫。
各具分析闻奏。
酃酒赋 西晋 · 张载
 出处:全晋文 卷八十五
惟圣贤之兴作,贵垂功而不泯。
嘉康狄之先识,亦应天而顺人。
拟酒旗于玄象,造甘醴以颐神。
虽贤愚之同好,似大化之齐均。
物无往而不变,独居旧而弥新。
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
若乃中山冬启,醇酎秋发。
长安春御,乐浪夏设。
漂蚁萍布,分香酷烈。
垂嘉称于百代,信人神之所悦。
未闻珍酒,出于湘东
丕显于皇都,乃潜沦于吴邦。
往逢天地之否运,今遭六合之开通。
播殊美于圣代,宣至味而大同。
匪徒法用之穷理,信泉壤之所钟。
故其为酒也,殊功绝伦。
三事既节,五齐必均。
造酿以秋,告成以春。
备味滋和,体淳色清。
宣御神志,导气养形。
遣忧消患,适性顺情。
言之者嘉其美志,味之者弃事忘荣。
于是纠合同好,以遨以游。
嘉宾云会,矩坐四周。
设金樽于南楹,酌浮觞以旋流。
备鲜肴以绮错,进时膳之珍羞。
礼仪攸序,是献是酬。
赪颜微发,溢思凯休。
德音晏晏,弘此徽猷。
咸得志以自足,愿栖迟于一丘。
于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
主称湛露,宾歌骊驹。
仆夫整驾,言旋其居。
乃凭轼以回轨,骋轻驷于通衢。
反衡门以隐迹,览前圣之典谟。
夏禹之防微,悟仪氏之见疏。
鉴往事而作戒,罔非酒而惟愆。
哀秦穆之既醉,歼良人而弃贤。
嘉卫武之能悔,著屡舞于初筵。
察成败于往古,垂将来于兹篇(《艺文类聚》七十二,《初学记》二十六。)
王制置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澹斋集》卷一一
窃谓斯文神物也,然自中智以下,恃而取败者有之,故或指为一伎。
嗟乎文乎,未可以一伎名之。
盖自书契以来,圣君哲辅,建立设施,其微至于具道德之要眇,其博至于应事物之繁沓,用而为谋谟策略,陈而为典章品式,著而为勋庸德业,与夫高人贞士、淑女令妇、峭节伟行,可以轨世范俗,岩岩若玉雪者,非有文焉传而述之,彰其幽隐而侈其炜奕,使千百世之下,焯然如观目前,则视无知之氓,饱腹暖躯,冲冲而活,泯泯而灭,则何以异耶?
又况一人之尊、九州四海之广、群吏百僚之众、蛮夷荒服之远,敷号布令,以誓以戒,以训以告,而无以达其欲言之意,宣畅其彰善瘅恶、惠利养生之心,则上下漠然犹禽犊之相视。
嗟乎文乎,未可以一伎名之。
尧舜三代之治,至今赫然,《诗》与《书》之力也。
浑沌既殒,道之微指不可见,伏羲氏以象画之,世未尽知也。
文王、周公以辞,孔子以彖、象,又以《文言》,又以《大传》,人始得因其言以索其意,而道托以不泯。
夫以文文治可也,以文文道,道之奥亦固藉于文乎?
而数圣人必用之,则文之不可已固若此。
汉、唐以来,非复古之所谓文,然当时之人亦必用以济于事。
唐德宗泾卒之变,狼狈跳奔,藩侯环守而不赴,将帅恬视而不惊。
当此时人情涣离,国势彫削,天下若无唐矣。
奉天一诏,武夫悍卒为之流涕。
彼亦舍宗庙社稷之奉,去宫阙陛卫之尊,蹈兵戈战伐之危,历奔迸凌逼之辱,未尝一悟,及读于公异露布「钟簴不移,庙貌如故」,则泫然泣下。
李德裕武宗,平泽潞功第一,至谓无官可酬,一时锡赉之渥,除拜之宠,贵震天下。
德裕不以自矜,读封敖之词「言皆予同,谋不他惑」,则喜形于色,亲解玉带遗之。
韩退之《平淮西碑》,推原破贼之本旨,识宪祖任人之意,专美裴度
他将负战伐,哗然不服,虽扑其石,然度之功竟由碑以显。
奉天之诏,不烈于李晟诸将之兵;
建中之幽辱,不减于异露布之悲楚;
泽潞之功,无封生之词固自若;
淮西之碑不出退之,亦必传于世。
然数君子皆汲汲于是,若真不可少者,岂其发明事情,披剥物理,足以动悟观听,震辉古今,其用果于是急乎!
然则名之伎,亦云过矣。
虽然,致斯言也,亦有由矣。
浅夫獧子,内无所持,畋渔书传,窃其糟粕,如闺窗弱女,粘缀缯翠,联绩绣组,璀烂目睫,而诳欺童儿,因偃然自以为文,忘其据坎之陋,肆行无忌,以之矜己,以之物,甚至诬天而渎神,干纪而乱法,而人始不堪之,乃深排痛击,曰文皆如是。
呜呼,疾其人并及其文,人则罪矣,而文何罪,又况其文非吾之所谓文哉?
使是文也而出于君子,文其可废乎?
恭惟某人以高文擢上第,如董如晁,继而代王言,司帝制,浑浑噩噩,有三代之风,而如常如杨者,殆未足数。
虽其自得于圣贤阃域之妙,天人精祲之微,以之位两仪育万物者,固不在是。
然妄论之,阁下试于廷而后如董如晁者,始足暴其学于多士;
用于王言帝制而后浑浑噩噩,所以追三代者,流布散传于天下。
是文章于阁下不为无助。
文固助阁下矣,然阁下以笃实之资,高明博伟之学,器量如海岳,声名如日月,大夫士因阁下之文重其人,而文亦贵于世,则阁下之助文章亦不少矣。
虽然,阁下既以文自显矣,今以牧伯之重,卧护诸将,金城一面,又且旦夕进而坐庙堂,握魁柄,泽及天下,然则于文也,其可少乎?
愚谓使阁下勋业炳焕,闻望流溢,腾光流响于鼎彝竹帛之间,其为牧伯也不愧古之方、召,其为宰相也不下古之夔、卨,自非能言之士,有笔有舌,大书而侈传之,恐亦淟汩于时。
故愚谓阁下既以文自显于今,又当以天下之人之文而显于后也。
某之先人以文名于蜀,而行实称之,故教其子孙以文亦必以行。
某不肖,窃袭箕裘,于缀缉之工未也,特不敢用是废其行已。
孝友于家,退让于乡,诚信于朋友,仕而勉于职业,勤于事上,庶几操履之实,毋愧其先,为斯文羞,使诋之者号曰一伎
异时获厕夫道古今、誉盛德、入耳而不烦者之列,尚足与四方英隽驰骋于门下,岂胜幸甚!
创筑罗城 晚唐 · 王徽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三
皇帝改元之六年。
诸道盐铁转运兼镇海军节度等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司徒中书门下平章事燕国公高骈奏。
臣前理成都
大城
请纪其事。
上命翰林学士承旨王徽授其功状。
承诏。
再拜上言。
夫外户不闭。
虽前圣之格言。
设险以居。
乃有国之雄制。
用是则光昭振古。
势詟远夷。
不有高墉
曷称巨屏。
我之奥区。
粤惟井络。
繁阜昌炽。
标出宇内。
先是蜀城
既卑且隘。
象龟行之屈缩。
据武担之形胜。
里闬错杂。
邑屋阗委。
慢藏诲盗。
城而弗罗。
矧乎西束江山。
南控乌浒。
疆理澒洞。
旧贯因循。
日居月诸。
殆逾千祀。
汉魏以还。
英豪迭处。
至若公孙述之桀黠。
诸葛亮之经营。
曾不指顾留心。
乘机制禦。
斯盖天藏盛烈。
神贮嘉谟。
俾集元功。
式耀雄武。
自二纪以降。
边郡戒严。
有亏怀柔。
或阻琛赆。
虽负山川之险。
且乏金汤之固。
上顾相臣曰。
朕以不德。
化罔被于四夷。
惟是西南。
载罹俶扰。
深轸予衷。
将若之何。
丞相进曰。
陛下以睿哲照临。
臣辅理不能敷圣泽。
以怀异俗。
俾流毒于益人。
臣之罪也。
黄帝有版泉之役。
放勋兴丹浦之师。
周逐猃狁。
汉备匈奴
是知猾乱。
自古皆有。
其所以涤厉梗致时雍。
乃在进任忠贤。
驰驱英隽耳。
臣伏见今天平军节度使骈
威武公崇文之孙也。
威武元和中
刘辟以蜀叛。
宪祖殷忧。
择其所以代之者。
由是允膺圣奖。
能以部兵复梓州
统大军平玉垒。
大节大忠。
焕乎典册。
能不坠其业。
大其门。
既席勋烈之资。
克善匡扶之志。
材超卫霍。
气盖关张。
忠孝两全。
河山继誓。
聿修厥德。
自成名家。
驰誉石麟绰有美称。
其守天水
边尘不惊。
戎律既申。
将略克举。
俄而交趾沦陷。
有命遄征。
既复土疆。
遂锡鈇钺。
马援铜柱
杨仆楼船
步骤之间。
莫得伦比。
固以威张惠浃。
后劲中权。
五年于兹。
海波不动。
朝廷方期拔用。
不可久留。
爰命徵还。
弥增宠泽。
时属庞勋始溃。
郓方未宁。
则再登帅坛。
复开将幕。
士绝朝饥。
犬无夜惊。
威加邻部。
化敷蜀城
相印以之畴庸。
和门为之增气。
恭以宪宗崇文定蜀之也既如彼。
陛下念复交理郓之勤也又如此。
俾荣旧履。
重建高牙。
必致师贞。
可期俗阜。
上曰俞。
尔惟代天其行之。
于是诏骈复以丞相拥节。
汶阳趋锦里。
至则询问疾苦。
树置纪纲。
巡按封域。
周览郛郭。
且曰。
夫疗疾者必在药乎心腑。
然后可以坚四支。
植木者必尝泽乎本根。
然后可以茂柯叶。
今城之于蜀。
其由心乎。
其由本乎。
则知不理于近。
曷能致远。
不固其内。
安能保外。
未有不谋而能成。
不壮而能威。
不劳而能逸者也。
于是择地量材。
拓开新址。
分命支郡。
以令属邑。
乘时就役。
靡不适中。
吏不敢欺。
人不敢怠。
岷峨之下。
忻忻子来。
梁伯亟城。
人疲弗处。
子囊
见诮于时。
曷若能度其宜。
乐用其士。
图难于易。
去危即安。
环以大城
用冠诸夏。
其功固以相万矣。
惟蜀之地。
厥土黑黎。
而又硗埆。
版筑靡就。
前人之不为。
非不为也。
盖不能也。
果得众心。
克成大绩。
鸠工揆日。
不愆于素。
十旬之中。
屹若山峙。
南北东西凡二十五里。
拥门却敌之制复八里。
其高下盖二丈有六尺。
其广又如是。
其上袤丈焉陴四尺。
斯所谓大为之防。
俾人有泰山之安矣。
而甃碧涂塈。
既丽且坚。
则制磁饰赪。
又奚以异。
其上建楼橹廊庑。
凡五千六百八间。
●8F57梠栉比。
闉阇鳞次。
绮疏挂斗。
鸳瓦淩霄。
若飞若翔。
如偃如仰。
栖息乌兔。
炫熀虹蜺。
龙然而萦。
霞然而横。
望之者莫不神骇而气耸。
目眙而魂惊。
其始也。
咸谓冥助。
似非人力。
其外则缭以长堤。
凡二十六里。
或引江以为堑。
或凿地以成濠。
方城为城。
汉水为池。
又何以加焉。
是知摩垒者不复矜其能。
击柝者足以抗其敌。
所谓能禦大菑。
能捍大患者也。
其旧城周而复始盖八里。
高厚之制。
大小之规。
较其洪纤。
可得而辨矣。
况乎扼束都会。
襟带地形。
险易之状斯呈。
强弱之方可见。
秦惠王疏剪山林。
以通中
李冰为守。
始凿二江以导舟楫。
决渠以张地利。
斩蛟以绝水害。
沃野千里。
号为陆海
之功也。
文翁置学校劝人受业。
行俎豆献酬之礼。
于是儒雅之风作。
威武伐叛。
擒大憝而新其人。
玉石不得俱焚焉。
西蜀至今称之。
之来镇。
肇兴武备。
俶有禦冲之事。
夫然后不为外羌之所窥矣。
惟蜀之人。
威武
乃获佑于天者四。
天之于蜀厚矣。
长云断岸。
莫得而隳。
古往今来。
何尝能觌。
传不云乎。
人保于城。
城保于德。
之政。
可谓保城与人矣。
向非挺生俊杰。
来弼圣神。
则孰能建绝代之遗功。
创一时之伟绩者乎。
况夫高不可踰。
坚不可触。
俯瞰天表。
方驾马足。
销吞祲沴。
亘压咽喉。
讫使豺狼耳之而色沮。
目之而胆褫。
是谓不争而胜。
不战而服者也。
新城成。
诏加大司徒
封燕国公
旌殊休也。
重以萑苻充斥。
荆楚伤夷。
遂加威望。
兹用底宁。
弓矢专征。
铜盐剧任。
安危攸系。
一以委之。
往哉荆渚。
荆渚既清。
又徙金陵
金陵以平。
救鄢郢之剽残。
拯江湖之焚溺。
期月之内。
罔不乐康
若乃考其才。
稽其用。
所至难息。
所施利兴。
智无不周。
技无不达。
韬钤捭阖。
固自生知。
诗礼几微。
雅当师道。
虽羽书叠至。
应用如神。
加以词锋莫前。
笔力遒劲。
屡献平戎之策。
每陈忧国之诚。
抑又城府坦平。
器宇冲邃。
禄利不盈于私室。
夙宵无怠于公家。
段颎在边。
未尝蓐⿺(寝八)
羊侃待士。
靡顾囊装。
崖岸不可得而臻。
波澜不可得而际矣。
所谓社稷柱石。
川岳英灵者也。
则知如何臣。
城如何功。
呜呼。
天赞其谋。
地袭其固。
非吾君不能用其才。
非臣诚不能就其事。
故曰为可为于可为之时。
则勋乃见。
城由而成。
由君而声。
城既牢矣。
人既休矣。
宜乎赞盛德之形容。
叙勋贤之丕烈。
恭以操觚载事。
作者为难。
臣非其人。
何以称此。
将欲刊诸贞石。
寘彼坤维。
垂于无穷。
期乎不朽。
属词愈拙。
染翰增惭。
铭曰。
惟蜀之疆。
拥抱岷梁。
斗绝诸夏。
裂为一方。
启达上国。
肇自秦强。
壮者五丁。
导彼青冥。
凿岩而梯。
飞栈以行。
动犹鸟逝。
举若猿轻。
汉人既迁。
言语乃通。
眇邈千祀。
遂参华风。
界彼邛滇。
靡设键关。
在古侵残。
为蜀之艰。
唐被圣德。
间仍凶慝。
猖狂逾纪。
吞噬无已。
芟狝楚驱。
氓不宁居。
皇帝践祚。
惊嗟震怒。
爰择荩臣。
推毂以付。
时惟燕公。
抚俗训戎。
硕画宏规。
神辅其衷。
始新城
心术潜形。
乃告编人。
版筑云兴。
相彼井𢌅。
观于封部。
谓兹郡邑。
量其户赋。
划界指期。
莫敢踰度。
人未安。
待城以欢。
蜀士方危。
待城而威。
阡陌绳直。
门闾棋布。
外耸风云。
内扃貔武。
卉木葱茜。
丽谯辉映。
戎马夜宁。
戈鋋昼静。
蜀山㟼㟼。
蜀江滔滔。
寇不敢窥。
人不知劳。
险而不烦。
峻而不哗。
去来出入。
嬉嬉一家。
燕公之德。
其谁与邻。
燕公之功。
式利于人。
德入人深。
功流不极。
名天隅
为臣表则。
中和四年记。
第二表 唐 · 钱珝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三十六
臣某言。
伏奉今月某日批诏。
具承圣旨。
臣昨者固辞宠休。
有异常等。
然始以谦让为说。
终以灾咎自陈。
未能便动天心。
上回睿渥。
复倾肝血。
进拜封章。
直举其言。
冀蒙昭允。
臣某诚迫诚惧。
伏惟陛下宽明有制。
聪哲成文。
宪祖宣祖之风。
元和大中之运。
故欲治而尚乱。
欲泰而未安。
潜测圣怀。
常萦百虑。
臣为宰辅。
得不周知。
且自去秋以来。
国步未复。
臣每思人事。
每揣人情。
内激肺肠
有如汤火。
陛下当食不美。
当寐不甘。
欲以攻苦食淡之心。
抱公灭私之道。
致陛下之理。
释陛下之忧。
然而再秉机权。
未能致此者。
盖臣去己之事。
尚有因循。
防患之谋。
率多容易。
若臣去己必决。
防患必专。
天下之忧。
庶几稍解。
而禄位轻授之弊。
近岁愈深。
上自侯王。
下至卒伍。
受爵赏者。
所承不重。
恩泽者。
所感不深。
盖缘族类之间。
踰谬者众。
不重则无以劝其戮力。
不深则何以激其尽心。
因之且不禀朝廷。
不畏法度。
不禀必乱。
不畏必危。
本末之间。
实出于此。
今臣贵为四辅
重有万机。
阶秩就加。
朝廷常典。
又何必龌龊谦让。
而违君命也。
但欲审度去就。
明辩否臧。
以臣去已决烈之心。
拒天下越等干求之患。
使爵赏不滥与。
恩泽不妄加。
则承之者必重。
感之者必深。
如此自凛朝廷。
自畏法度。
有患可弭。
有难可平。
此事非所难为。
祗在陛下明察。
傥或信其诚请。
遂寝新恩。
则君臣之志气大同。
理道之根源必正。
若陛下不顾其说。
在臣亦欲何为。
但抱忧惶。
难居夹辅。
有渝斯语。
是谓明欺。
君道始终。
圣情深浅。
祗期遂志。
不敢匿情。
再黩冕旒。
临泉谷。
臣某无任迫切惶恐俟命允许之至。
孝惠邵太后昌化人也偶检县志感及议礼事为赋此诗 清 · 贝青乔
 出处:半行庵诗存稿卷六
唐昌西十都,轶事详邑志。
云有漕卒家,昔曾诞皇孋。
侈谈四百年,门楣留旧第。
我思嘉靖朝,群臣争濮议。
宪祖宸妃,谁为上尊谥。
新进张桂流,邪说更古制。
进册奉慈殿,徽号称仁懿
宠及椒房亲,五等封罔替。
大礼聚讼繁,外戚邀恩异。
独惜廷杖人,撼门徒任气。
上两朝实录奏 五代 · 赵凤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九
先奉敕旨。
纂修太祖武皇帝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两朝实录进呈者。
臣学亏富赡。
功愧裁成。
职司获奉于简书。
祖述滥承于纶旨。
国家神符运祚。
代出忠贤。
始祖自太宗朝初镇钟离
爰崇官族
带砺之纷华不绝。
鼎彝之盛美可寻。
懿祖昭烈皇帝立功元和。
翼戴章武
东平淮蔡。
西辟河湟。
宪祖文皇帝既绍家声。
愈遵堂构。
破晁夷而还贵主。
诛潞孽而定徐方
仗钺分忧。
振雄名于闻服。
维城作固。
浚灵派于天潢。
太祖武皇帝投袂勤王。
誓心报主。
拯三朝之患难。
迈五霸之英威。
经纶既叶于上元
眷祐乃延于下武。
庄宗闵皇帝谋猷特立。
睿哲遐宣。
训卒练兵。
栉风沐雨。
缵崇凤历。
恢三百载之世功。
平荡枭巢。
刷四十年之雠耻。
一登大宝。
四换周星。
其閒天地参舒。
君臣善恶。
旋自宫闱变动。
简牍散亡。
遂遍访于见闻。
庶备详于本末。
修撰朝议郎左补阙张昭远
博于记览。
早预编排。
自今六月一日
与同职官员等共议纂修
获成纪录。
臣叨司笔削。
比乏史才。
甘英妄测于河源。
裨灶强论于天道。
杀青斯竟。
代斲增惭。
又以三祖追尊。
有殊受命。
约之旧史。
必在正名。
谨叙懿祖书一卷。
献祖书二卷。
太祖书一十七卷。
并题目纪年录。
先帝自龙飞晋阳
君临天下。
以日系月。
一十九年。
谨收成实录三十卷。
诚多纰缪。
仰渎休明。
顾铅素以惊心。
尘冕旒而浃背。
皇太后尊号玉册文天圣八年十一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宋会要辑稿》礼五○之一(第二册第一五三三页)
维天圣二年岁次甲子十一月乙酉朔十三日丁酉,嗣皇帝臣某谨再拜稽首言:恭以为天下之母者,爱育之功博;
居域中之大者,覆载之道均
乃有饰盛礼以推崇,因强名而丕显,以恩则尊亲偕极,以义则中外一辞,表德垂鸿非可以报也。
况乎保宁丕绪,抚览权纲,格万宇之洽平,副舆情之输戴,式隆称号,以播休铄。
伏维皇太后陛下聪明淑哲,渊默懿恭,袭御龙之遐源,启曾沙之瑞命。
辅佐先圣,辑睦藩房,申翊宫朝,叶敷阃教。
服图史之至诫,慕黄老之微言。
乃正位承天,居尊治内,勤俭之化,式于中闱,和平之风,被于四表,王基允固,睿问载融。
曩者号弓在辰,仍几有命,粤以大宝,付于菲躬。
茕茕哀荒,惧罔攸济,实赖慈荫,以授鸿图。
上奉顾托之明,俯慰迩遐之望。
详录机务,咨谋政经。
宪祖宗之旧章,勖官师之凝绩
本乎子物之惠,济乃守成之业。
今蛮夷欸附,封宇靖安,百度聿修,六气时若。
肇禋肆类,克展上仪,享是休嘉,率由保翼。
故得公卿庶尹、藩岳守臣、武旅戎酋、缁黄耋艾,咸谓周有《思齐》之什,播于声歌;
汉有「长乐」之谣,垂于竹帛。
斟酌前训,拟议盛猷,允非鸿名,莫扬盛烈,绵代旷典,自我而著。
犹且推美而弗有,约己以至谦。
连袂叩阍,露章五请。
臣得以因人之欲,拜疏于内,甫回冲虑,乃徇公言。
夫含章履顺之谓应元,诒训率下之谓崇德体仁所以膺寿臧之福,宣慈所以隆圣善之懿。
不胜大愿,谨与百寮士庶奉玉册琮宝,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皇太后」。
伏惟懋叶欢心,诞膺洪册,承七庙之流祥,受九昊之敷锡,拥佑家邦,祉祚无极。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谨言。
崔偫右仆射太常卿 中唐 · 李虞仲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三
敕。仆射贰令之职也。
奉常正卿之选也。假中台极称
冠列寺之崇秩。受此兼命。
必资重贤。前荆南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江陵尹御史大夫上柱国清河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崔偫
道合时中。识通政本。
含五行之秀气。为一代之伟人。
文学致名。公忠涖职。
清贞不挠。方廉自持。
曩升台阶。助我宪祖
实著赞时之绩。用存经国之规。
周旋累朝。扬历大位。
出作垣翰。入标羽仪。
风雨有不已之鸣。雪霜无可变之色。
秉是全德。罔闻异词。
乃者辍自夏卿。授之戎阃。
统荆衡之巨镇。嗣羊杜之前声。
政推洽平。理在徵复。
礼乐之器。予心所难。
冀流合雅之音。将考依经之制。
慎简斯久。佥谐乃俞。
俾回军旅之谋。式畅人祗之职。
伯夷官业。伫乃修明。
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常卿散官勋封如故。
司马丞相进稽古录表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八○、《山谷全书·正集》卷二○、《四六法海》卷四、《奇赏斋古文汇编》卷一五五
臣光言:窃以九州四海,一日万机。
将察知民物之性情,盖布在文武之方册。
虽历年多而举其大要,则用力少而见夫全功。
恭以皇帝陛下富有春秋,弭宁方夏。
念终始典于学,于缉熙单厥心。
延登老成,亲近劝讲。
发论语章句,探经艺之同归;
诵宝训丁宁,宪祖宗之不易。
本有如是,实惟滥觞。
惟稽古尧舜之旧章,惟信史《春秋》之成法。
高山可仰,覆辙在前。
其兴亡在知人,其成败在立政。
或当艰难之运,而不能师用贤智;
或有恻隐之意,而无以照知忠邪。
载籍之编,患乎太漫;
鉴观之主,力不暇遑。
芟夷,略存体要。
由三晋开国,迄于显德之末造,臣既具之于《历年图》;
自六合为宋,接乎熙宁之始元,臣又著之于《百官表》。
乃若威烈丁丑而上,伏羲书契已来,对越神人,可龟镜,悉从论纂,皆有依凭。
总而成书,为《稽古录》二十卷,因仍书局,缮写奏篇。
兹冒昧以上陈,助聪明之远览中谢。)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定九鼎以守天下之公器,乘六龙以御古今之正权。
思齐之功,启佑圣学;
遍物之济,燕及宗祧。
至于法弊于凉而改为,官非其人而变置。
御戎之策上下,措国之势安危,据旧以鉴薪,去彼而取此。
陶成万化,柬在两宫。
七庙垂无疆之休,微臣与不朽之业。
干冒宸扆,臣无任。
剑门830年 唐 · 李德裕
四言诗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一 创作地点: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
偫山西来,波积云屯。
地险所会,斯为蜀门。
层岑峻壁,森若戈戟。
万壑奔东,双飞高阙。
翠岭中横,黵然黛色。
树兹雄屏,以卫王(原注剑门当中有一峰峻岭横峙望若列屏此一峰为最奇而说者未尝及之也)
拔井干,溪回沟洫。
严守重扃,隐如临敌。
运有隆替,地无险阨。
闭于昏顽,开于有德。
马错西伐,蜀侯败绩。
艾出阴平,禅亦来格。
粤在宪祖,英威四克。
始剪蜀妖,遂靖邛僰。
蛮夷轨道,诸侯述职。
武臣铭之,金石乃刻。
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中唐 · 舒元褒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四十五
问。皇帝曰。
朕恭守宪祖中兴之运。穆宗绍宁之业。
寅畏兢翼。亦免荒坠。
诸侯忠上而奉职。卿士循法而恪官。
四夷内向。兆人休息。
至于属统垂文。程示后代。
终有致人之意。未有理人之术。
古人云。希颜之徒。
亦颜之流也。又曰。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予窃不让。欲追踪乎三代。
俯视乎二汉。陶今俗于至道。
跻兆人于泰和。子大夫皆蕴器应荐。
愤愤悱悱。思所以奋者。
于日久矣。当竭其虑。
开予郁滞。夫礼乐刑政。
理之具也。礼乐非谓威仪升降。
铿锵拊击也。将务乎阜天时。
节地利。和神人。
齐风俗也。刑政非谓科条
繁文申约也。将务乎愧心格耻。
设防消微也。必有其论。
何方致之。四人混处。
迁于异(一作费)物。历代已降。
皆所共患。士本于儒。
而有诡道之行。农尚笃固。
而多损本之心。工缮用物。
而作雕磨之器。商通有无。
而赍难得之货。思矫其毙。
必有其术。汉高之基称萧曹。
孝宣之兴称丙魏。朕观其书。
灿焉尽在。我国家之盛。
其纪年则曰贞观开元。其辅相则曰房杜姚宋。
朕观其书。则拔偫绝类者。
不能相远。然两朝之盛。
四子之能。不可诬也。
将与元化合德。谟谋而无际欤。
史官词志。不能久于其事(诏令作其事业)欤。
口食至多。而垦辟者惰。
供亿至众。而财官是空。
官无阙员。而家食者告困。
德泽仍臻。而鳏弱者未赡。
必有其旨。何以辨之。
无泛无略。无游说。
无隐情。以副虚求。
朕将亲览。对。
臣久讶今之天道运行。地力负载。
生生滋息。皆与尧舜禹汤之时不异。
及言其理乱安危。则邈然数千里而远。
臣因静索其源。盖由时君之所致也。
在禹以夏王。桀以亡。
在汤以殷王以殷亡。
是古今有异耶。直人事而已矣。
臣尝病之。愿抱血诚。
而写置于天子之前。天路甚高。
无由上达。所以卒岁于悒。
如抱沈痼。天意似知臣有移时之术。
而能恳恳不已。幸使臣不为霜露所薄。
而无犬马之疾。得遭遇陛下嗣位之日。
首以直言极谏。徵夫贤良方正之士。
而虚心以问之。此乃五帝三王之所难行。
而一朝陛下尽能行之。所谓天地交泰之时也。
臣不敢惧避。愿就汤镬之诛。
愿尽吐成败利害之根。愿解天下元元倒悬之急也。
亦不枝蔓藻饰以为言。上缘圣问。
下切人情。度陛下必能行之者而后言之。
伏惟陛下察其忠而谅其直。实天下幸甚。
谨昧死上言。制策曰。
古人云。希颜之徒。
亦颜之流。又曰。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
予窃不让。愿追踪乎三代。
俯视乎二汉。陶今俗于至道。
跻兆人于泰和。子大夫皆蕴器膺荐。
愤愤悱悱。思所以奋者。
于日久矣。当极其虑。
开予郁滞者。陛下首问及此。
有以见圣人思虑之深也。臣闻扬雄有希贤之言。
颜渊有慕圣之语。皆谓生虽异代。
但行其道。即其人也。
今陛下蕴上圣之姿。执大宝以御乎人夫。
寒暄发于咳唾。生死系于喜怒。
其力与天地争大。其财与泉源不穷。
臣窃谓以此之力。提五岳而塞乎四海也。
今赐策曰。予窃不让。
欲追踪乎三代。俯视乎二汉。
此乃陛下谦光之至也。微臣敢不拜舞称贺。
条列而言乎。臣闻三代之理。
以义化天下。其犹天地之无不覆载。
日月之无不照临。虽负至圣之姿。
常若不足。在求贤以辅。
张谏以规。忧天下之忧。
乐天下之乐。未尝枉一物而私其功也。
三代以后。亦求其所理之门。
何者足以立功而亲人。此道苟失。
在未尝有思天下之苦。既不知其苦。
必轻用其人。所谓轻用者。
非谓日杀不辜。盖以天下之力既困。
而上之用无节。上之用无节。
则有转死沟壑之患。生于无节。
足以为生人之刀锯也。又有甚于此者。
则爵禄遍于舆台。威福生于左右。
刑罚不中。法令不行。
天下昏乱。犹不知觉。
自以为万代之安。此以求理。
何异缘木而求鱼哉。今陛下欲追踪乎三代。
则莫若用三代之理。何者。
伏望陛下以其德理天下。则思求贤以广其覆载。
以贞明并日月。则思纳谏以助其照临。
察逆耳之言。则知其为端士而进用之。
闻悦心之语。则辨其为邪谄而斥远之。
御一膳思天下之饥。披一裘思天下之冻。
览国史思祖宗创业之艰难。睹贡赋思黎氓耕织之勤苦。
居宫殿思采伐之勤劳。视嫔嫱思离旷之怨恨。
声色游宴。悟伐性之言。
驰骋畋猎。念垂堂之戒。
戢六军无令恃宠。抑近习无纵威权。
无使有求恩之名。无使有得幸之号。
无使内干外政。无使中夺外权。
无垂饰喜之赏。无行迁怒之罚。
无求悦耳之华。无好荡心之巧。
此乃三代明王理天下之术也。陛下诚能慕之。
则宜法而行之。行之不已。
自然远超于三代矣。况俯视二汉乎。
此则陶今俗于至道。跻兆人于泰和
又岂劳圣虑哉。制策曰。
夫礼乐刑政。理之具也。
礼乐非谓威仪升降。铿锵拊击也。
将务乎阜天时。节地利。
和神人。齐风俗也。
刑政非谓科条。繁文申约也。
将务乎愧心格耻。设防销微也。
必有其论。何方致之者。
臣闻礼乐刑政。天下之本也。
三代之理。未始不先于礼。
礼明。则君臣父子长幼尊卑识其分。
而人伦之序正矣。人伦之序正。
和顺孝慈之庆感于上。所以阜天时也。
贵贱之位别于内。则奢侈耗蠹之毙息于外。
此所以节地利也。自然上下交泰。
而天下之心悦。天下之心悦。
因可以达于乐。乐达。
则神人自然和矣。神人和。
则风俗自然齐矣。仲尼曰。
安上理人。莫善于礼。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此之谓乎。固非谓夫威仪升降。
铿锵拊击也。伏惟陛下举三代礼乐而行之。
而不以形声之为贵。则可以阜天时而节地利。
和神人而齐风俗。刑政者。
国家之大典。臣闻贞观之理。
刑政甚明。夫刑者期于无刑。
政者期于无政。盖以一人而齐天下。
能用之者则理。不能用之者则乱。
刑设而不犯。画一之谓也。
政立而不易。必行之理也。
然后能去奸宄。惩暴乱。
而养育黎人也。然其患在于任情好恶。
远近雷同。虽尧舜不可为理也。
况今人人自为强禦。欲其愧心格耻。
设防销微。无由得也。
何以言之。今军伍之人。
陛下之人也。府县之人。
亦陛下之人也。既皆陛下之人。
则刑政所宜共守。今有惰游无赖之人。
不修本业。输货榷酤。
苟求微利。一入北军。
张影附势。凭托附籍。
恣行凶顽。执宪与尹京者。
持陛下刑政以绳其罪。主者则云。
彼越局而挫我也。遂夸其威权以固护之。
持刑政者无由而禁。徒有城狐社鼠之叹耳。
此陛下刑政不行于毂下。况其远者乎。
其外则守土之臣。或多自开户牖。
征徭役税。不本制条。
刑罪重轻。率于胸臆。
此陛下刑政不行于内地。况其远者乎。
伏惟陛下明于用刑。则可与期于无刑矣。
岂止于愧心格耻乎。率力为政。
则可与期于无政矣。岂止于设防销微乎。
伏惟陛下徵贞观刑政而行之。则天下之人有耻且格矣。
制策曰。四人混处。
迁于异物。历代以降。
皆所共患。士本于儒。
而有诡道之行。农尚笃固。
而多捐本之心。工缮用物。
而作雕磨之器。商通有无。
而赍难得之货。思矫其毙。
必有其术者。臣闻明君在上。
制四人之业。不使为异物所迁。
今士之为儒。非不强学。
而有诡道之行者。其毙自陛下亲巧谀而疏骨鲠也。
农人之业。非不笃固。
而多捐本之心者。其毙自陛下嗜珍味而恶菲薄也。
工人之艺非不专。而作雕磨之器者。
其毙自陛下厌朴素而尚淫巧也。商人之利非不多。
而赍难得之货者。其毙自陛下贵珠玉而贱布帛也。
伏惟陛下斥巧谀。则士无诡道之行矣。
绝珍味。则农无弃本之心矣。
碎淫巧。则工无雕磨之器矣。
贱珠玉。则商无难得之货矣。
矫毙之术。其在此乎。
夫矫毙在先原其本。然后责其末。
何者。制士人之禄使稍优。
宽农人之税使加薄。酬工人之佣使当直。
来商人之货使其通。如此自然各修其业矣。
复敢有为异物所迁。则陛下之政刑存焉。
制策曰。汉高之基称萧曹。
孝宣之兴称丙魏。朕观其书。
灿焉尽在。我国家之盛。
其纪年则曰贞观开元。其辅相则曰房杜姚宋。
朕观其书。则拔偫绝类者。
不能相远。然两朝之盛。
四子之能。不可诬也。
将与元化合德。谟谋而无际欤者。
臣闻元首以辅弼兴理。自古王者。
期建非常之业。则必有非常之人以佐之。
汉之高祖资萧曹。孝宣凭丙魏。
一则以创业。一则以中兴。
其道可得而知也。汉祖起于布衣。
以有天下。大敌未灭。
日月持久。萧曹匡辅。
谋计居多。所以觉其功业盛也。
孝宣起于人閒。霍光殁后。
方亲政事。然霍光虽乘时之功。
不通经术。非王者之佐。
政毙尤多。丙魏乘毙之馀。
以竭股肱之任。卒致中兴。
所以觉其辅佐之劳也。我太宗元宗
明圣之资。海内从化
而房杜姚宋。当至理之代。
皆尽启沃之力。咸有匡辅之道。
主圣臣贤。君臣道合。
是以贞观开元。与汉之功臣有异。
而两朝功德事业。乎史册。
陛下以拔偫绝类之不相远者。臣向所谓主圣臣贤。
道合交泰。正史氏无德而称焉。
制策曰。食口至多。
而恳辟者惰。供亿至众。
而财官是空。官无阙员。
而家食者告困。德泽仍臻。
而鳏弱者未赡。必有其旨。
何以辨之。毋泛毋略。
毋游说。毋隐情。
以副虚求。朕将亲览。
陛下终问及此。有以见圣心忧勤之至也。
微臣敢有所隐而不尽言乎。陛下以口食至多。
而垦辟者惰。供亿至众。
而财官是空。非上失勤俭之化。
而下弃其本不务乎。夫欲垦辟多而财赋足者。
莫若劝人之务本。务本在百姓乐其业。
而垦土以谷。树桑以丝。
此皆取之厚地。厚地之出。
如泉源焉。岂有穷竭耶。
今舍此不务。而欲垦辟之不惰。
不可得也。今陛下宫室池台之盛。
则人务采伐。而辄趋斧斤之利。
此耕夫十去其一也。后宫罗纨铅红(一作锦绮)者数千人。
日费数千金。此耕夫十去其一也。
尚食之馔。穷海陆之珍。
以充圆方。一饭之资。
亦中人百家之产。此耕夫十去其一也。
厩马与鹰犬之多。皆使厮养之。
其刍粟梁肉之供。一物之命。
有甚于人。此耕夫十去其一也。
车舆服玩。皆错以兼金。
锼以美玉。或文犀玳瑁。
大贝明珠。齿革羽毛。
穷异极奇。采之者或航溟海。
崇山。力尽不回。
继之以死。此耕夫十去其一也。
有假于浮屠。削发惑众。
而建立寺宇。刻雕像形。
度天下之多。不下数十万。
此耕夫十去其一也。奸吏理人。
苟以应办为先。急徵其租。
厚剥其赋。以媚于左右。
此耕。夫十去其一也。
上好珍奇。则商通无用之货。
上好伎巧。则工作无用之器。
器与货皆出于人力。乃委于无用之地。
此耕夫十去其一也。此数者。
乃困生人之力。而竭国用之甚者。
陛下诚能慕乎茅茨之化。绳浮屠惑众之教。
抑奸吏赋敛之心。闭工商无用之事。
则百姓皆归本而垦辟矣。何虑乎口食至多哉。
陛下诚能节嫔嫱之侍。斥犬马之繁。
减海陆之溢。省车舆服玩之珍。
则赋自然足。何虑乎供亿之众哉。
故语有曰。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使伊傅复生。
为陛下计者。不能易此也。
陛下以官无阙员。而家食者告困。
岂非择才授任之不明欤。迁转课绩之不覈欤。
今自三事及偫有司。皆有其官。
官有其禄。考成在于岁满则转。
不知陛下何以选而致之哉。臣闻诗曰。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言内外各用其人为理。而天下安宁也。
今多士盈朝。而使陛下忧劳若此。
虽无阙员。将何用哉。
(一作甚)文王以宁之谓也。陛下何不各于其局而考其课绩。
有其效者则升之。无其效者则退之
如此则尸素充员者鲜。何忧乎家食而告因哉。
陛下以德泽屡降。而鳏弱者未赡。
岂非方镇之臣。为壅遏其恩者耶。
窃见今守土之臣与聚敛之臣。巧计万端。
割剥生人膏血。两税之外。
徵率杂科。以为非时之进。
富贵(疑)陛下恩泽。于是有月进时进。
朝贺之进。羡馀之进。
当进之时。表章上言。
皆云臣自方圆。不扰陛下百姓。
举此一节。则明其欺诈甚矣。
长吏节度观察刺史之家。其奢者家僮数百人。
其俭者不下百人。以其禄俸自给。
尚且不足。必欲重敛于人以继之。
则明知其所进非禄俸也。既非禄俸。
而云不扰百姓。将何得哉。
所以两税之外。常有诛求。
盐铁榷酤。重叠笼税。
托为进奏。般次相运。
水陆转输。半入私家。
今天下之人。流离弃业。
日益困矣。而陛下无由知之。
虽仍降德泽。德泽不流。
则鳏弱从何而赡。陛下闻之。
得不为少轸圣虑。少动圣心。
臣窃料陛下将不忍闻也。陛下倘察臣之言。
特回圣意。一为思之。
敕有司薄天下旧定之租赋。禁奸臣非法之诛求。
减盐铁榷酤之繁税。绝天下无端之进奉。
如此则德泽自降。天下之人。
自获苏息。富而庶矣。
岂虑乎鳏弱之不赡哉。然清问所及。
皆当今之切者。微臣上言。
亦已尽矣。陛下察而行之。
在陛下留心庶政。而法其兢兢业业而已。
何者。陛下春秋鼎盛。
十二圣之重搆。自即位以来。
尝日旰不视朝。大臣忧惧。
百辟惴慄。进谏者词旨恳切。
陛下既嘉其忠。亦允其请。
宰相卿士。未有转时之对。
则万几之重。其缺几时。
加之千门之深。羽卫之隔。
则堂上之远。岂止于千里哉。
虽陛下雄杰聪明。极思虑而忧天下。
何由而得。虽曰徵贤臣为直谏。
又何益于理。故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推是而言。则天下理乱。
不由陛下而致。其由谁乎。
臣所谓留心庶政。而法其兢兢业业者。
盖由此也。况今大毙未去。
其可忽之耶。臣所谓大毙者。
在法吏之舞文。权臣之弄柄。
朋党连结。货贿公行。
以中外重位。出入迭居。
名器轻于粪土。公侯遍于顽驽。
恣行威福。苛伤暴残。
谏官不敢论。御史不敢纠。
虽陛下有天下之名。而此辈乃害天下之实。
此毙不去。生人未安。
陛下必欲去其毙者。拔其根本。
斥谀佞。进忠贤。
早朝而晏退。引宰相公卿。
询访天下之利病。至于偫有司。
皆使鲠直列侍。而亲决万几之务。
此乃圣帝明王理天下之术也。伏惟陛下留神独听。
无惑于左右。则四海九州幸甚。
微臣敢爱一身之死而不直言乎。谨对。
萧俛乞致仕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新除太子少师萧俛
代炳台曜。
躬茂天爵。
文可以经纬邦俗。
行可以感通神祇。
夷澹粹和。
精深敏直。
以忠谠侍从宪祖
以器能弼谐于穆宗
皋陶陈九德之谋。
杨震有四知之慎。
进退由道。
周旋令名。
近以师傅之重。
畴于旧德。
俾从优礼。
冀保颐贞。
而抗疏辞疾。
勇退知止。
尝亦敦谕。
确乎难拔。
遂兹牢让。
厚我时风。
俾进秩于端僚。
仍加荣于贵绶。
叠示光宠。
式彰名臣。
于戏。
昔干木偃息。
犹藩魏君。
子房啬神。
亦扶汉嗣。
无使二哲。
专美于前。
始终懿图。
敬服休命。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致仕。
裴度辞官表批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四
省表具知。
爵位崇高
以酬勋德。
君臣协契。
谅在始终。
斯乃前王之令图。
有国之彝典也。
况卿辅相宪祖
逮于朕躬。
履历四朝。
夷险一致。
服事君之大节。
推济物之深诚。
道光朝伦。
行满天下。
倚注之意。
岂同他人。
属朕纂历御乾。
兴师伐叛。
骚动累岁。
端忧靡遑。
河朔载宁。
郊丘毕事。
方欲咨询元老。
康靖生灵。
不虞寒暑所侵。
勤劳遇疾。
国医诊视。
中使省临。
忧属之诚。
顷刻在念。
忽览章奏。
退让官荣。
虽知止之心。
则思避宠。
而谋猷之体。
斯乃为时。
寝食之閒。
勉加颐养。
其所陈乞。
非朕意焉。
吴敏少宰靖康元年二月十四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一五、《靖康要录》卷二、《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
朕祗膺圣训,获绍丕基。
遵例扬功,仰宪祖宗之旧;
图事揆策,旁咨弼亮之贤。
爰得异才,俾登宰路
告尔朝列,咸听朕言。
中大夫、知枢密院事吴气和而志刚,才通而识邃。
潜心自得,学造古人之微;
秉义不回,德全仁者之勇。
蚤仪禁橐,遂赞政机。
尧舜不陈,安社稷为悦。
定禁中之策,实靖我家;
运堂上之奇,遂固吾圉。
钧衡之虚次,谓公议以咸归。
是用升次辅之联,兼以列西台之侍。
陪敦多邑,躐进文阶
并锡宠光,用昭眷礼。
呜呼!
慨观今日,浩若涉川。
考政刑则本末失伦,语才用则上下交困。
易于出令,而宣布者多违;
轻于用人,而欺诞者得肆。
废仗节以徇义,咸侥利以成风。
国势颓靡而不张,军律汰玩而无纪。
非至公无以破党与,非持重无以镇奸萌。
卿其毕议而力行,朕且虚己而倾伫。
往钦成命,以究永图。
可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
立谌为皇太子靖康元年四月七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一七、《靖康要录》卷五
朕以菲德,获承丕基,图政罔协于中,施泽未究于下。
揽有司之抗议,援故实以力陈。
谓慎主器,所以严七庙之承;
谓早建储,所以系四海之望。
欲迈国家千岁之盛治,宜稽汉帝初元之旧文。
朕恧焉以惭,惧然而改。
惟缙绅之言甚大,念祖宗之计莫先。
勉徇众怀,遂正国本。
诞扬显册,敷告外朝。
皇子检校少傅宁国军节度使大宁郡王谌,生有奇姿,性得异禀。
弱靡好弄,屹尔成人之仪;
长则嗜书,粹然盛德之器。
比肇封于西土,犹虚位于东宫
是用宪祖之彝章,信龟筮而协吉。
实天心之是佑,非朕志之敢私。
呜呼!
朕方远慕成康之隆,近图文景之懿,庶阜民俗,克靖我家。
惟尔益懋于今猷,惟尔益勤于典学,忠以励庶邦之享,孝以兴天下之仁。
时其荣怀,尔益誉处。
可立为皇太子,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何㮚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一日 北宋 · 宋钦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二二、《靖康要录》卷一三、《宋宰辅编年录》卷一三
朕绍承基图,绥御黎庶。
赞元经体,是资不言之臣;
保大定功,尤赖非常之佐。
我有隽杰,若时登庸。
出命于庭,用亶尔众。
太中大夫、守门下侍郎何㮚识邃以远,气大而刚。
蜚腾英声,冠冕多士。
挺挺不挠,隐若栋梁之隆;
蹇蹇匪躬,屹然社稷之卫。
比由词苑,进翊政机。
陈义而纳忠,每推贤而扬善。
底乃嘉绩,简于朕心。
属天步之多艰,当虏戎之方戒。
相予以济,非汝而谁。
是用宪祖朝之典章,正台衡之秩序。
躐升右揆,兼侍西台
陟以文阶,敦其邑采。
于戏!
姚崇应变,遂致开元之隆;
祐甫代谋,几还贞观之盛。
惟登明选公以熙众志,惟揆事图策以取万全。
缉治功于苟简之馀,起国势于衰靡之后。
海隅清谧,疆陲亿宁。
朕以蒙成,尔亦多誉。
可特授通奉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847年9月 唐 · 李商隐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九 创作地点:广西桂林市
唐叶十五。
谥昭肃
始以太弟
茂对天休。
遂临西宫。
高庙
将以准则九土。
指麾三灵。
乃顾左右曰。
我祖宗并建豪英。
范围古昔。
史卜宵梦。
震嗟不宁。
是用能文。
惟睿掌武
以永大业。
今朕奉承天命。
显登乃辟。
庸不知帝赉朕者。
其谁氏子焉。
左右惕兢威灵。
迷挠章指。
周讷扬吃。
不能仰酬。
既三四日。
乃诏曰。
淮海伯父。
汝来辅子。
霞披雾销。
六合快望。
四月某日入觐。
是月某日登庸。
渊角奇姿。
山庭异表。
为九流之华盖。
作百度之司南
帝由是尽付元机。
允厌神度。
左右者咸不知其梦邪卜邪。
金门朝罢。
玉殿宴馀。
独衔日光。
静与天语。
帝亦幽阐。
徵召诰说命之旨。
定元首股肱之契。
曰我将俾尔以大手笔
居第一功。
麒麟阁中。
霍光且图于勋伐。
元洲苑上。
魏收别议于文章。
光映前修。
允兼具美。
我意属此。
尔无让焉。
公拜稽首曰。
臣某何敢以当之。
在昔太宗有臣曰师古曰文本。
高宗有臣曰峤曰融。
元宗有臣曰说曰瑰。
代宗有臣曰衮。
至于宪祖则有臣祢庙曰忠公。
并禀太白以传精神。
纳非烟而敷藻思。
才可以浅深魏邴。
道可以升降伊皋。
而又富僧孺之新事。
庾持之奇字。
清风濯热。
雪生
淮南王食时之工。
裴子野昧爽之献。
王粲之夙构。
祢衡之加点。
然后可以宏宣王略。
辉润天文。
岂伊乏
可纂旧服。
帝又曰。
舜何人也。
回何人也。
朕思丕承。
汝勉善继
无忝乎尔之先。
公复拜稽首曰。
易曰中心愿也。
诗曰何日忘之。
臣敢不夙夜在公。
以扬宏烈。
会一日。
上明发于法宫之中。
念兆人之众。
顾九州之广。
永怀不待之痛。
式重如存之敬。
公伏奏曰。
惟先后懋守丕基。
允资内助
南顿嘉禾之瑞。
烈山神井之祥。
河洲。
淑肩沙麓。
将显降妫之配。
未宏褒纪之恩。
渝美椒涂。
掩华兰掖。
缘山破㧙。
夙闻齐主之悲。
采石传形。
早降汉皇之恸。
今绕枢有庆。
鸣社承辉。
而懿号未彰
贞魂莫祔。
恐无以懋遵圣绪。
慰孝思。
公于是承命有宣懿祔庙之制。
初。
文宗皇帝思宗社之灵。
祧祖之重。
传于夏启
既不克终。
归于与夷。
又未能立。
乃推帝尧敦叙九族之道。
魏文荣乐诸弟之志。
常曰颍邸。
吾宁忘邪。
武宗让踰三四。
位当九五。
出潜离隐。
跃泉在天。
扬八彩于眉。
挺二肘于汤臂。
故外则上公列辟。
内则常侍贵人
咸愿拟议形容。
依稀彩饰。
公搢圭归美。
吮墨摛词。
咏日月之光华。
知天者之事也。
赞乾坤之易简。
作易者之事乎。
公于是有圣容之赞。
天宝季年。
物丰时泰。
骨鲠者慕偃武
肉食者效晋清谈。
豕不豮牙。
虿因摇尾。
氛兴燕易。
狩巴梁。
九十年銮辂不东。
三千里华戎遂隔。
日者上元降鉴。
元圣恢奇。
遂于首乱之邦。
先有纳忠之帅。
复我疆理。
平我雠仇。
负羽蒙轮。
巳闻于深入。
赤茀邪幅。
将事于骏奔。
陈万贿以展仪。
备四旂而告捷。
仍愿于箕星之分。
巫闾之旁。
追琢贞珉。
彰灼来叶。
以文上请。
属意宗臣。
公乃更梦江毫。
重吞罗鸟。
町疃河济。
呼啸神祗。
述列圣之英猷。
答藩维之深恳。
既事包理乱。
思属安危。
不惟嵩岳降神。
固亦文星助彩。
螭蟠龟戴。
虫篆鸟章。
构思而君苗砚焚。
洒翰而元常笔阁。
公于是有幽州纪圣功之碑。
天街之北。
獯鬻攸居。
结以阏氏。
降我皇女。
奉春君娄敬尝为远使。
下杜人杨望长作画工。
乘以无年。
遂忘旧好。
分侦逻于瓯脱。
遣祭酹于蹛林。
俾我刁斗晨惊。
兜零夜设。
公乃上资宸断。
旁耀军谋。
心作灵台。
手为天马。
充国四夷之学。
此日方知。
薛公三策之徵。
他时未爽。
既而鬼钳飞辨。
邳石降筹。
不使郭闳。
仍谗于段颎
宁教李邑。
更毁于班超
势协声同。
火熸水灌。
遂得朝还贵主。
暮遁名王。
辖柳塞之归车。
复梅妆而向阙。
晋城赤狄。
丧帅归圭。
阏伯之弟兄。
景升之儿子。
将凭蜀阁。
欲恃吴钱。
姑务连鸡。
靡思缚虎。
既垂文诰。
尚有偫疑。
公乃挺身而进曰。
重耳在丧。
不闻利父
卫朔受贬。
祇以拒君。
今天井雄藩。
金桥故地。
跨摇河北
胁倚山东
岂可使明皇旧宫。
坐为污俗。
文宗外相。
行有匪人。
忠谋既陈。
上意旋定。
俄又埃昏晋水
雾塞唐郊。
懿公之东徙渡河。
纪侯之大去其国。
稽于时议。
惮在宿兵。
公又扬笏而言曰。
彼地则义师。
帅惟宗室。
乃元王勤商之邑。
后稷造周之邦。
瓜瓞具存。
堂构斯在。
苟亏策画。
不袭仇雠。
则是奖夙沙縳主之风。
冒顿射亲之俗。
武安君用钺。
坑卒四十一万。
齐桓公受胙。
立功一十二国。
今真将军为时而出。
诸侯代不乏人。
况其俗产代地之名驹。
富管涔之良璞。
有抱树辞荣之节。
有漆身报德之风邪。
蹑足以谋。
屈指而定。
谢安之围棋尚劫。
曹参之饮酒正酣。
适有军书。
果闻戎捷。
牛邯谢众。
丕豹出奔。
乐毅不归
邹阳巳去。
砥磨周钺
水淬郑刀。
万里来袁尚之头颅。
二冢葬蚩尤之肩髀。
何其纂立大效。
树建嘉绩。
若是之速与。
宗英可汗既畏王威。
遂闻请吏。
留犁径路。
对潼酪以知羞。
毳幕毡裘。
望衣冠而有慕。
大毕伯士之允。
呼韩单于之师。
或执玉而朝灵囿。
或解辫而拜甘泉。
并垂于册书。
彼明命。
百王共贯。
三代同规。
公于是奉命有讨北狄之诏。
上党之制。
谕回鹘之命五。
坚昆之书四。
每牙管既拔。
芝泥将乾。
上辄曰。
尔有独断。
朕无疑谋。
固俟沃心。
可不假手。
公亦分阴可就。
落简如飞。
故每有急宣。
关于密画。
内庭外制
皆不与闻。
此又岂可与美洞箫而讽于后庭。
闻子虚而嗟不同世者。
论功而校德邪。
其有势切疾雷。
机难终日。
属宣室未召。
武帐不开。
公莫暇昌言。
且陈密疏。
贾太傅之忧国。
固动深诚。
山吏部之论兵。
讵因夙习。
凡所奏御。
罕或依违。
武宗下武重光。
崇名再易。
公又观图东序
按牒西昆。
率亿兆归心。
列公卿定议。
以一十四字。
垂百千万年。
藻缛辞华。
铺舒名实。
晋于玉检瑶绳之内。
平勃于绿畴谗鼎之间。
方将命礼官
召儒者。
访匡衡后土之议。
采公玉明堂之图。
考肆觐之礼于梁生。
取封禅之书于犬子。
尽皇王之盛事。
极臣子之殊功。
而轩鼎将成。
禹书就掩。
然犹进先尝之药。
献高手之医。
藏周旦请代之书。
汉宣易名之义。
作为大诰。
祈于昊天。
始终一朝。
绍续九德。
其功伐也既如彼。
其制作也又如此。
故合诏诰奏议碑赞等。
凡一帙一十五卷。
辄署曰会昌一品集云。
纪年。
追圣德也。
书位。
旌官业也。
不言制集。
崇论道也。
惟公字文饶
姓李氏
赵郡人
盖大昴中邱。
有风雨翕张之气。
丛台高邑
有山河隐轸之灵。
萃于直躬。
庆是全德。
许靖廊庙之器。
黄宪师表之姿。
何晏神仙。
叔夜龙凤。
宋玉閒丽。
王衍白皙。
马援之眉宇。
卢植之音声。
此其妙水镜而为言。
托丹青而为裕。
至于好礼不倦。
用和为贵。
敬一人而取悦。
谦三位而无咎。
意以默识。
确乎寡辞。
车匠胡奴。
罔迷于半面。
背碑覆局。
无俟于专心。
聿成俭训。
不有长物。
昔犹卑官。
端坐心斋。
江革谢朓之旧襦。
便为卧具。
周正得袁宪之谈柄。
常在讲筵
五车自娱。
三箧能识。
丽则孔门之赋。
清新邺下之诗。
重以多能。
推于小学
王子敬之隶法遒媚。
皇休明之草势沉著。
异时相逼。
当代罕俦。
不妄过人。
慎于取友。
齐名者少。
愿侨札交贶者稀。
故能应是昌时
媚于天子。
章皇极。
燮理元穹。
烛耀家声。
粉饰国史。
侔帝典之灏灏噩噩。
尊王道之荡荡平平。
而又不节怨嗟。
知进忧亢。
张良称多病。
王充方务颐神。
颍阳之善田。
好畤之巨产。
何曾之食既去。
虞悰之鲊方尝。
忧其厚味。
有爽和气。
肴蓛无在。
琴鹤有馀。
成万古之良相。
为一代之高士。
繄尔来者。
景山仰之。
某昔在左曹
每事先帝。
虽诡词望利
不接于话言。
而深义约文。
庶归于风采。
代天之言既集。
蟠地之乐难忘。
盖属才华。
用为序引。
邹衍之迂怪。
将颍严之浅近。
忽焉承命。
何所措辞。
五岭幽遐。
八桂森爽。
莫逢博约。
宁遇切磋。
处无价之场。
率然占
登不枯之岸。
粗尔论珠。
虽常有意焉。
亦不知量也。
某叩头再拜上。
次韵蔡都尉自喜 明 · 罗钦顺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整庵存稿卷十九
凤箫声协早登仙,金石何如信誓坚。
晓入帘帷香滃雾,春融庭院铺绵。
德门庆衍儿孙令,戚畹名芳远近传。
重睹嗣皇如宪祖,未妨诗酒乐馀年。
修国政手诏建炎元年五月十日己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六
朕遭家不竞,二圣播迁,单孑一身,义不得死。
三事大夫、群黎百姓戴宋惟旧,用归属于眇躬。
朕欲身先士卒,北首赴难,咸曰:宗庙之重,不可一日乏祀;
且将摄行国政,俟时复辟,则又曰:天下之大,不可三月无君。
逊避无从,百辟复至。
盖祖宗德泽在人,固若胶漆,天其或者崇降咎灾以警惧我宋,是用思宪祖宗之旧,仰承天意,庶或悔过,以辑宁我邦家,赉及赤子。
呜呼!
惟孝弟可以动天,惟忧勤可以成务,惟恭俭可以富民,惟兢慎可以保国,惟大公可以悦人,惟至仁可以安众,惟求谠论、屏侧言可以达聪,惟近正人、远宠倖可以成德,惟守大信可以规远图,惟有常德可以立武事。
不弛不扰,始终如一,夙夜惕励,式禳不祥,庶几降鉴,俾复我父母兄弟宗族。
朕将规复旧章,不以手笔废朝典,不以内侍典兵权;
容受直言,虽有失当,不加以罪;
谨听断,除苛挠,抑末作,去浮靡;
斥声乐之奉,绝游猎之荒;
非奉典礼尚方无饰绣绘,非急缮治大匠无营土木,非军功无异赏,非戎备无僝工。
弗利于众,虽衣服饮食皆可废;
有宜于国,虽赴汤蹈火皆可为。
断之必行,无或有二。
尚虑群臣狃于故习,有以祥瑞奏闻,褒颂功德,浸于导谀,讳恶隐过,务在蒙蔽,大臣蔽贤,有举非实,台谏怀慝,有言非公。
凡此之属,必杀毋赦。
朕临御之始,德意未孚于上下,用伸播告,以敷朕心。
兹言不食,咸听毋忽。